省政协委员:将联名提议大学校园常态化开放泰山“沦陷”、衡山“沦陷”、华山“沦陷”,国博“告急”、故宫“告急”、陕博“告急”,北大清华“已被占领”、厦大深大“水泄不通”、同济复旦“岌岌可危”……
这不是虚拟现实,模拟战场,而是暑假期间,声势浩大的小学生研学团游历名山大川,踏寻人文景点,遍访顶尖高校的缩影。
有假期留校大学生戏言,放眼食堂,全是研学团反光马甲的斑斑光点,眼见小朋友人均三瓶汽水两盘盖饭一袋薯片的节奏,感觉自己都快没饭吃了。但得知眼前这位睡眼惺忪的大哥哥早饭都还没吃,有小朋友硬将手里的酸奶饼干塞到了大朋友的手中,展现了新时代主义人的慷慨。
大学开放话题近期频上热搜。自去年以来,来自北京、山东、安徽、广西、重庆、江苏、河南、辽宁、四川、福建、天津等多地的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高校开放的问题。
去年8月10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决定,学校从当月28日起全面开放校园,来校参观不需要预约、不限名额,不向任何机构和个人收取参观费用。
中国人民大学从今年1月1日起开通社会人员线上自行登记入校系统,满足社会人员的入校需求,并表示6岁以下儿童入校无须登记备案。
据江苏当地媒体报道,不少带娃家庭将学、东南大学等名校确定为寒假及春节假期的旅游首选地。江苏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即将召开,多位多位政协委员很关注“大学校园开放”话题,江苏省政协委员、全国青联、江苏中虑律师事务所主任韩旗表示,他准备与其他委员联名建议,呼吁大学校园应常态化向社会开放。
《北京日报》近期刊文显示,随着以清华北大为主的高校研学项目“正在袭来”,清华北大已经决定延长开放时间,扩大开放范围,盘活校园资源等,迎接寒假游学热潮。
两校明确表示,寒假期间校园开放时间上下午各提前一个小时,清华还将每日参观人数增加到了1.2万人以上,比之前增加约50%。
同时,学校的文艺场馆、体育设施等硬件资源也逐步向社会大众开放。依托剧场资源,清华大学将组织校外观众观看演出、参与艺术公开课;北京大学的未名湖冰场已经成为社会人的热门打卡地。一到周末,在湖面上溜冰,滑冰车的游客络绎不绝。
寒假期间,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完美体育官方app下载、生物标本馆、地质博物馆等都将免费开放,助力寒假研学游从“游览”向“育人”目标转化,打造“文化之旅”。清华大学还有学生组成的校园讲解志愿者服务队,大四的潘通宇是服务队队长,他表示服务队已经开发了4条参观线路,囊括水木清华、二校门、清华学堂、图书馆等最具清华大学文化特色的参观点,“除了讲解建筑风格、馆藏书籍等内容,(志愿者)还会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鼓励中小学生努力读书。”
高校支持研学活动并非心血来潮或“望风而动”,无论是打开校门欢迎社会人员享受校园环境和资源,或是创造条件支持中小学研学活动,都是大学探索打造更开放的办学理念,更好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应有之举。
2009年,国务院通过并公布了《全民健身条例》,其中第二十八条明确表示: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国家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学校可以根据维持设施运营的需要向使用体育设施的公众收取必要的费用。在今年该条例的修订草案中,该条规定新增了:对于新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需满足对公众开放的条件;对于已建成且满足条件的学校,需对体育场地设施进行改造,满足开放条件。
1月4日,三亚学院迎来了200名三亚学院附属小学的学生研学团。研学团参观了三亚学院海南南海船舰科技馆及相机博物馆。为了此次活动顺利完成,三亚学院相关负责部门制定了海南南海船舰科技馆及相机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馆方对此次研学安排了专业的接待人员,制定了详细的研学接待方案,还编写了生动的科普教材及相关科普教材,在过程中积极配合、热情接待,在保障小学生们活动安全的同时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动力。
社会对研学的需求日益旺盛,有咨询机构预测,预计2026年我国研学游整体市场规模将达2422亿元。中国研学旅行论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邓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小学研学旅行带队人员主要是中小学教师或导游。教师欠缺跨科学能力,不擅长户外活动组织、行程安排等实用技能,而导游通常不甚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缺乏相应的升华游学活动的教学能力和方法,“因此,研学行业急需建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照标准培养相应人才,逐步将研学人才培养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开设研学旅行相关专业正逢其时。”
除了打开校园大门,与大众共享校园资源外,一众高职院校还开设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为这一新兴行业培养专门人才。检索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我们发现,2021年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有84所,2022年为96所,2023年为107所。
例如,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是福建省首家申办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高校,并成功申报了该专业1+X证书试点院校和考点院校,学校于2020年迎来首届研学专业新生;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则从2022年开始正式招生研学专业学生,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能够策划并实施研学旅行项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部曾表示,大学打开校门,更好向公众社会开放具有积极意义。开放的校园具有多重含义,如同游学一样,既指校园提供游学的场所,更意味着高校为有游学之需的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有文化品位的游学体验,或者输送专业的游学规划人才。主动理解社会需求,积极满足社会需求或许是高校做好社会服务的有效途径。
[2]挤爆全国大学,40度高温里的“小学生研学团”才是真特种兵.Vista看天下,2023-07-12.